研究:从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看“中葡平台”发展

----- 2022-04-10 16:45:20

宋雅楠   澳门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本文节选自“宋雅楠。从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看“中葡平台”发展莫桑比克投资环境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6359-369. ”引用需标明出处

一、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中葡平台作用

澳门因其特殊的历史原因,与葡语国家在文化以及语言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葡平台不仅能直接促进我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商贸往来,还构建我国与葡语国家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桥梁。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作为粤澳合作的首个项目,对中葡平台的积极作用也不容忽视。

(一)促进中葡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葡平台本身就是以语言和文化作为纽带建立的商贸服务合作平台。中医药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原创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质的部分。而澳门,历经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可以使葡语国家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观,也可以帮助中国了解葡语国家文化,促进中葡文化交流合作。因此,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可以通过澳门中葡平台,进一步将中医药文化传播出去,使葡语国家了解中医药文化,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与葡语文化紧密相连,促从而促进双边中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

例如,产业园于2018年正式成立“国际青年中医生交流基地”,通过开展学术会议、培训等各种自身实践推动着中医药文化国际化传播的进程。特别在莫桑比克过让让当地患者直接体验产品,进而宣传中医药理论,让产品在中医生的指导下发挥最大的疗效。

同时,产业园与葡语系国家为主的政府机构、贸易协会和商会都建立了合作关系,以中医技术培训为手段,大力推广传统中医药文化和技术,并且这些政府职能部门、协会和商会的分支机构已经入驻产业园,入驻企业可以直接与这些机构进行交流合作,通过产业园给予的平台和资源,帮助入园企业拓展海外资源和市场,促进中医药和健康产品的国际注册和服务贸易,推动中医药学与世界多种医药学的交流与合作,甚至可以吸引葡语系国家优质的产品和技术走进内地和澳门市场。

(二)促进中医药的企业集群化与国际化拓展

从发展现状来看,中国大部分中医药企并不具备直接出口的竞争优势,出口产品主要以植物提取物、中药材和饮片等为主,中成药和保健品的贸易占比非常低。中成药和保健品产业出口规模偏小,缺乏符合国际标准的创新型药物,以及海外国家对中医药的准入设有贸易壁垒等问题,都使得中医药出口面临较大困难。

目前,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以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重要支撑,基本完成了以技术为主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以业务为主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的搭建,以及大健康产业示范性项目的规划与建设,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和基础。

1. 提高中医药产品竞争力

首先,产业园吸引了大型的中医药企业入驻产业园,形成了规模经济,降低产品的成本,形成了一定的价格优势。此外,通过创新的质量控制技术,提升中药材、中成药以及保健食品的品质,打造高端精品中药。再加之澳门享有良好的信誉,产业园通过“澳门认证”的方式,提升中医药产品的国际声誉。以此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技术,增加产品的知名度,进而提升产品竞争力。

2. 积极助力建设统一的药物标准

产业园不仅可以借助澳门与欧盟及葡萄牙的友好关系,通过国际合作,在产业园内建立国际性中医药检测及认证中心,藉此吸引厂家投资,还可以通过与澳门、国家中医药现代化产业联盟,研究制定国际认可的中医药产品质量标准,为园区内企业新药的研发、审批、注册提供指导,进一步将中医药产品打入欧盟以及葡语系国家乃至世界各地,而海外药厂也可借助产业园走进内地市场。

3. 推动中医药专利及知识产权的发展

在中国,中医药学的知识产权保护短板明显。例如,在中医药专利申请方面,根据《世界专利数据库》统计资料显示,在世界中草药和植物药专利申请中,中国的中药专利申请仅占0.3%,日本已抢注了全球中成药7成以上的中药专利。到目前为止,日本已申请了《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中的210个古方专利。在韩国,朝鲜时代医学书籍《东医宝鉴》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球约有60%的人使用中草药治疗疾病,每年国际中药销售额高达160亿美元。国外所用的中医药有70%至80%从我国进口,然而进口的中成药比例不足30%,其他都是原料药,且价格低廉。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和研究机构通过在中国成立分公司或办事处、举办国际研讨会、学术交流会、与我国药企建立合资厂或技术合作,收集中医药技术信息,对具有独特疗效的传统中医药秘方表现出浓厚兴趣。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可以利用国家为支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将药品注册的监管审批权力下放到广东省的政策优势,在中国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和商用开发上发挥重要作用。

(三)联系葡语国家和大湾区的联通功能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位于珠海横琴新区,占地50平方公里。产业园的区位选择能突破澳门的空间限制,发展多元化产业。

从葡语国家来看,葡萄牙和巴西对于中医保健养生具有一定的市场基础,非洲葡语国家由于发展水平落后,在医疗卫生、疾病控制等方面较为欠缺,中医药治疗非洲的常见疾病具有广阔市场。

从大湾区来看,广东省作为我国中医药大省,无论是在生产销售还是其产品品种和收益等方面都位居全国之首。广东省内也有许多医药类的知名大学,可以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再加上粤港澳三地中医药资源正在加速整合,推动了港澳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师准入政策的发展和完善。也有利于产业园借助澳门中葡平台将中医药产业接入全球产业链。帮助内地和大湾区企业了解葡语国家当地的法规环境、市场需求和基本状况,进行葡语国家中医药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市场培育、开拓,实现中医药标准的国际接轨,打造中医药国际品牌。

 

二、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一)战略定位层次过低,未能充分发挥国际化功能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打造一个集研究开发,名优精品制造、养生保健、商务服务于一体的国际中医药产业创新基地”。但是就目前产业园的发展重点而言,其更加注重研究开发、名优精品制造以及产业孵化。不可否认研发作为现代医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产业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但孵化出的医药企业最终还是要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最终洗礼,缺乏对孵化产品的海外市场定位和国际品牌优势的培养。最终极有可能出现国内市场重复类型产品扎堆,而具有出口和品牌优势的产品不足的情况。

其次,产业园推动的中医药产品孵化等行为缺乏明确具体的定位,使得产业园品牌形象苍白,加上缺乏规范化和风格化的产品,这也极大地影响了产业园形象对外传播的效果。

再次,产业园较少提供葡语国家市场咨询服务。中医药要走出国际,在保证产品药效的情况下,还需要了解目标国的市场需求及文化,有针对性的设计出符合目标国市场的产品。并且给与进入葡语国家市场和规避当地中医药贸易壁垒的指导,推动中医药在葡语市场和周边市场的销售。而产业园目前更多的是帮助企业提升产品品质,但是却忽略了培育企业开拓葡语国家中医药市场的国际化能力。

(二)产业园吸引力不高,周边配套设施不齐全

一方面,在中医药市场上产业园的认知度不高。产业园更多的是依赖于国家政策对其的支持,其资源大多来自于广东省食药监局、中医药科技与政策研究中心等政府资源,以此为园区科研服务体系创造有利条件。产业园要想建设成为中医药产业与“一带一路”的国际窗口,还需要瞄准国内外500强企业、行业百强企业精准招商,着力于引进一批有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医药龙头骨干企业,为产业园的发展提供支持。

另一方面,产业园的宣传推广较弱。就全国总体情况来看,有许多中药资源丰富以及药企聚集度高的地区并没有与产业园有任何的交流合作,所以产业园中医药企业聚集度也不高。

除此之外,对于在园区工作的人来说,产业园区建设的相关生产和生活配套不足。产业园区占地面积大,无论是吃饭、交通还是住宿都相对不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难招难留的问题。

(三)缺乏专业的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和葡语人才

中医药国际化需要具有深厚的中医药理论知识与宽广的生命科学知识,掌握国际交流能力与人文素养,富有创新创业精神与较强的实践能力,善于与世界对话的中国人才。需要中医药企业与中医药院校共同合作,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有效培养机制,共同探索产品开发与推广、人力资源、管理走向国际化。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则可以搭建联系医药企业与中医药院校合作的平台,成为人才培养的基地。

此外,语言能力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存在的重要问题,一些国家对于中医注册有硬性的语言水平要求。而且外语水平也可以有利于医生与患者沟通,建立患者的信任感,有利于医生了解病情并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是我国的中医药国际化更多的是依赖于翻译。中国内地开设葡萄牙语专业的高校有四十几所,但是目前大多数的葡语翻译并没有中医学相关专业背景,或者是对于中医药的相关知识一知半解,导致在翻译过程中无法精准体会和把握中医汉语与文化的内涵,甚至大部分对外传播的中医古籍的翻译版本和学术成果的质量不高,加大了让西方了解中医学的难度。因此也缺乏对中医药葡语人才的大量培养。

 

三、对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发展的建议

(一) 将推动中医药国际化作为产业园主要战略目标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背靠澳门中葡平台优势,在国家发展“双循环”的新时期下,应该发挥好粤澳深度合作,促进澳门成为桥头堡中打通内循环和外循环的节点,助力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作用。

1、积极争取葡语国家政府、机构等的官方支持,降低中医药产品进入这些国家的贸易壁垒,促进与葡语国家的医疗项目合作。

以天士力集团为例,当年其产品获得了南非政府认可进而进入南非商业医疗保险目录,极大的帮助天士力集团打开非洲市场。

2、加强对药物标准的研究及建立,有策略的开展产品品牌注册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以非洲为例,一方面,产业园可以寻找监管政策相对宽松以及对中医药认可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作为重点区域,比如南非、摩洛哥、莫桑比克等国家不仅具有良好的中医药基础,而且也较为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可以作为优先开发的目标市场。另一方面产业园所建立的注册团队也需要积极的与非洲当地医药协会合作,研究目标市场的药品准入与注册标准,有针对性地对自身药品标准进行改进和提升。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发挥产业园的集群优势,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等,整合彼此的优势资源,并借助ISOWHO等国际组织,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且被国际公认的相关标准,以此获得我国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药品注册的主动权,突破中医药在非洲乃至其他国家的注册困境。

3、中医药出口产品研发到销售给予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一系列指导。

从葡语国家来看,葡萄牙和巴西对于中医保健养生具有一定的市场基础,非洲葡语国家由于发展水平落后,在医疗卫生、疾病控制等方面较为欠缺,中医药治疗非洲的常见疾病具有广阔市场。

产业园可以帮助园区企业了解葡语国家当地的法规环境、市场需求和基本状况,进行葡语国家中医药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市场培育、开拓,实现中医药标准的国际接轨,打造中医药国际品牌,使产业园中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具备竞争力。

(二) 重视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大力推进品牌化

以非洲为例,非洲民族众多文化习俗各有不同,但是从整体来看,各国都有着与传统医药有关的历史。比如,北非地区各国与我国中医药领域交流最频繁,突尼斯、摩洛哥等都是早期接受我国援外医疗队的国家;东非地区是各类疾病的高发地,卫生医疗条件较差,中医药在此地区发挥了巨大作用;西非地区多年前就建立了孔子学院,并多次举办中医药文化讲座,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为中医药在该地区的发展提供较好的人文环境;而南非地区通过立法使得针灸合法化,也为中医药提供了政策保障。尽管如此,中医药理论在传播过程中依然遭受到了排斥和误解,仍然处于边缘地带。

因此,产业园需要多渠道、多形式地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进一步获取海外民众的认可。树立国际社会对中国中医药品牌的了解、认可。一方面,可以效仿西非地区,在非洲通过教育培训,开设中医药理论课程,来传播中医理念,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产业园可以组织举办论坛、研讨会、展览等活动,并且与非洲高校医药专业以及行业协会进行合作,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以及为中医药品牌开拓非洲市场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组织国内中医专家去非洲义诊、开展中医理论培训等,“以医带药”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文化、技术和产品、品牌在葡语系国家及“一带一路”国家的普及和应用。

同时,产业园自身也可以不断培育研发技术和营销推广能力,与海外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开展合作,以多样的营销手段,建立中国中医药品牌,促进中医药更好的进入海外市场。

(三)加强产业园品牌建设以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当前我国中医药企普遍不具备被国际认可的品牌,无法立足于国际市场,所以产业园要发挥其集群优势,借助园区内药企的力量,共同打造国际知名的中医药品牌。

1、 加强产品技术的完善,通过产品质量认证推动中医药产品品牌化。

目前来说,产业园提供给各企业符合欧盟认证的出口标准,以供企业产品能够出口,但是要建设产业园中医药品牌,就需要加大国际认可的中医药产品质量标准的研究,要制定标准体系,对中医药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和品质追溯,为其品牌发展奠定基础,进而推动国际市场对中医药品牌的认可。

2、 加强产业园品牌进行建设。

产业园通过品牌建设可以加大入驻企业以及人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此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并树立产业园的整体形象。再者,产业园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帮助产业园进行推广,提升园区企业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国内外优质中医药企业在产业园形成集聚。另一方面,产业园应该加大产业研究与合作,开展行业和政策信息服务,推动学术交流和技术成果应用的建设,增加其自身对国际官方组织、知识产权交易机构,金融机构、医药尖端领域研究机构等组织或机构的吸引力,通过在产业园承办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型会议、专业论坛等活动,以此营造产业发展氛围,促进产业聚集,以此给予产业园推进品牌建设的基础和支持。

3、完善园区周边的配套设施。

产业园需要完善园区周边的配套设施,解决产业园区吃饭、交通、住宿、教育、医疗等问题,招募人才,留住人才,提升园区人气。

(四)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

目前来说,我国的中医药人才中缺乏葡语人才,葡语人才在中医药专业领域知识匮乏,所以产业园要助力于加强推动葡语及中医药复合型人才的建设。

一方面,加大对中医药翻译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利用各高校的人才培养平台,通过在高校,尤其是中医院校将葡语纳入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中,开设翻译课程,加大学生对中医学翻译的实践应用。也可以利用与葡语国家高校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留学交流等模式,增加葡语中医药复合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除此之外,还可以依托于与海外的中医中心等相关机构的合作,可以在园区内建设翻译实践基地,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还可以作为中医药对外传播的窗口。

另一方面,产业园可以通过举办一些中葡间的合作项目共同培养葡语国家的医药类人才。由于葡语国家的医药类学生资源不够充足,尤其是非洲的医药类学生,甚至想当匮乏,所以国家可以助力于帮助他们培养人才,比如中国教育援助的奖学金可以适当的加大对非洲学生的奖励,同时,产业园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交流活动、名优精品展会等活动,不仅可以促进中葡间医药文化的交流和合作,还可以增强葡语国家对中医药的认知与了解。致力于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医药文化底蕴的中葡中医人才队伍。